01月
15
2025
0

“查户口”的意思?

一、“查户口”的意思?

查户口就是查看户籍信息。

户就是户口本,籍就是籍惯,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结婚、离婚、收养、死亡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中国历代政府为掌握户口数量而设置的一种簿籍登记制度。至迟在战国时期已建立了这种制度。秦始皇十六年(前231 ),命令男子不 论是否成丁,一律登记年龄,补充了旧有的户籍制度。汉代户籍又称名数。汉代政府非常重视户口数,它是政府制士处民,征收贡赋,制造器物,规定禄食 ,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根据。汉沿袭前代旧制,每年县、道官吏负责进行登记验查户口,当时称为案户比民或案比 ,在案比的基础上,县、道编造户籍。户籍的内容包括每户男女人口、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

  三国战乱,民多脱籍。西晋统一全国后,国家户籍制度开始趋于稳定。时户籍皆用经过药物处理的黄色的木牍,故称黄籍。东晋南朝承西晋之制,仍用黄籍,但却有为侨居江南的北方流民所设立的临时户口,时称白籍。凡入白籍者 ,无徭役赋税。此外,依附于门阀士族的部曲、佃客亦不在黄籍之内。针对这种现象,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东晋南朝曾多次进行“土断”。其中心内容是整理户籍,将部分白籍户纳入黄籍,并清查隐匿漏户。由于流民不断南下,土断政策贯穿整个东晋、南朝。在北朝,户籍制度亦逐步完备。孝文改制,颁均田令,行三长制,当有较严密的户籍制相配合 。西魏、北周,有计帐,户籍之法。

  唐代户籍主要包括户口、土地、赋役三项内容。规定三年一造,其依据是每年登记一次的计帐和手实。户籍登记得非常具体详悉。目的是为了加强控制,防止逃亡,保证赋役剥削的对象不致减少。但是逃亡仍然不能避免,作伪亦层出不穷。宋代官府依据民户有无税产的情况,把全国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两大类,在主户中,又依据税钱或家业钱的多少,将乡村户划分为五等,坊郭户划分为十等。

  宋代版籍有户口版籍和二税版籍。户口版籍有时简称版籍或户籍,又称人户产业簿、丁产等第簿,或五等簿、五等丁产簿等。二税版籍又称税租簿、夏秋税簿、夏秋税管额帐等。分别相当于唐代三年一造的户籍和一岁一造的计帐。熙宁年间实行募役法和保甲法以后,五等户簿虽未明令废止 ,但逐渐被保甲簿所代替。辽代人户分隶诸斡鲁朵(宫帐) 、部族和五京州县。金代人户分别隶于州县和猛安谋克(汉人、渤海人不得充猛安谋克户)。其户口计帐三年一籍。

  蒙古建国(1206)之初,即按千户制编籍全国游牧民 ,共编九十五千户,并在成吉思汗子弟中实行领民分配?这些都登记在青册上。元统一全国后,居民按职业分为一般民户及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僧道、鹰房、打捕等十几种,分别著籍,称为诸色户计;一经定籍 ,即不得更易,世袭其业,承担不同的赋役。由于没有实行定期籍户的制度,元代户籍脱离实际的情况尤为严重。

  明太祖洪 武三年( 1370 ),命户部籍全国户口,置户籍、户帖。户帖格式由户部制定,颁行各州县,各州县照式刻印,给予里甲人户。十四年编制赋役黄册后,户帖逐渐失实以至废弃不用。所谓赋役黄册,是明朝用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制度。因皆以黄纸为面,故名。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全国推行里甲制度的基础上,诏令编制赋役黄册。规定每里( 110户 )编为一册,册首类总为图,记载税粮户口之数。册凡四:一本进户部,所在司、府、县各存一本。黄册以户为单位,所编皆民户,故又名民籍黄册。黄册编定之后,发给各户一纸帖文,按四柱式写明该户所纳粮签数额 ,据此纳粮当差。黄册每十年编造一次。依据旧册,重填各户人丁事产的变迁。这既能掌握全国每户人丁事产的变迁,也是为了使赋役负担尽可能比较合理。民籍黄册外,又有军籍黄册。用以管理军户承袭军职、补丁勾军、防止脱免等。也是一式四份,即兵部与所在省、府、县各一份。

  清沿明制,以丁口定赋役,需确查人丁数目,据以征丁赋,故有编审户口制度。大致为五年编审一次。编审办法 ,将户分军、民、匠、灶四籍,各定上中下三等。城乡各籍军民每百一十户划为一单元,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坊、厢或里,推其中丁多者十人为甲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各户将16~60岁的丁男(个别省份,如江西,曾一度包括妇女)数目报告甲长,甲长以上逐级呈报,由户部汇齐全国总数,具疏奏报皇帝。清代历次编审,弊端甚多。各级胥吏借此勒索,百姓不堪其扰;有司官员恐因人丁数增而难于催征加收的赋粮,故意隐匿户口,不愿上报实数;商贾流民不能及时登记;偏僻地区及少数民族人丁更难统计齐全。因此 ,编审数字往往虚假不实。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康熙五十年钱粮册内载名的丁数为准 ,赋役永为定额;雍正年间丁税地税合一,将丁银摊入地粮 。这样,为定赋役而实行的人丁编审已经失去意义,故于雍正四年(1726)议停。乾隆 五年( 1740 ),令各督抚于每年十一月将户口数与谷数一并造报。乾隆三十七年谕永停编审。

二、什么职业查户口?

调查户口的人叫户籍民警。户籍警察是指公安局、派出所专门管理户口的民警,负责该派出所管辖区域内的户口工作。负责派出所管辖区域内的户口工作;管理户口,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有关身份证的管理问题等;维护所管辖区域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守卫所管辖区域内的重要的场所和公共设施

三、怎么查户口号?

具体一点,是什么户口号?

如果是户口本可以直街去派出所户籍科询问。

四、查户口必备句子?

想了解一下你的家庭状况

②想看看你家的人,想把我放进你家户口

③想看你的出生年月日还有稚嫩的给我照片

五、如何查户口和学位?

去居委会查询即可知道结果。因为如果此房子,租房子的想上片区内的学校,是需要到居委会开具居住证明,居委会都要备案的。

六、怎样查户口信息?

如果想通过网络来查询户口所在地,就必须知道身份证号,身份号为15位或18位数字或末尾字线,步骤如下:

1.在浏览器打开主页,并在浏览器中查询身份证;

2.打开网页应用下面的身份证号查询;

3.在应用的身份证号码中输入需要查询的身份证号码;

4.点击身份证查询应用右侧的查询按钮,在下侧就会显示户口所在地、性别、出生年月日信息。

内部用的户籍系统是可以查出个人的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婚史、退伍转业等等一般的信息,派出所户籍系统也不和外界连通的,它是单列的系统,一般每个市公安局和派出所都相通,不接外网的。

二、公民查询户口的方法有什么?

居民的的户口所在地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来查询:

1、向派出所申请查询,不过这类查询必须有相关理由才可以进行户口所在地的信息查询。

2、网络查询,网络查询的信息比较简单,可通过身份证来查询户口所在地。如果想通过网络来查询户口所在地,就必须知道身份证号,身份号为15位或18位数字或末尾字线。

如果涉及去法院立案起诉,具体的户口查询途径还有以下两个:

1、由法院调取。在有证据能证明基本事实的情况下,只差对方户籍户口信息就能满足法院立案条件时,可以向法院立案庭申请调取公民个人户籍户口信息。

2、委托律师代理查询。同样是在有证据证明基本事实的情况下,需要去法院立案起诉对方时,可以在立案前委托专业律师去有关的派出所查询。律师需要携带以下三份文件才可以进行查询:执业律师证书;律师事务所公函或介绍信;当事人的委托授权书。

由此可知,使用公安局官网查询户口,必须要了解户口所在地,查询人的身份证号码。而居民想要查询自己户口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分别是向派出所申请查询,使用网络查询的方法。

七、怎么查户口是否迁出?

1、带上工作单位的证明、身份证到迁往地派出所申请户口迁移证明《准迁证》。

2、回到原户口地派出所迁出户口。

3、再将《迁出户口证明》拿到迁往地派出所上户口就行了。

4、如果户口是跨省迁移,可能会麻烦点。如果在省内只需带上工作单位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到入户地派出所办迁移手续就行了。因为户籍管理现在都实行了微机自动化。

八、怎么查户口信息?

可以在身份证系统中通过身份证信息进行查询。也可以进入手机【支付宝】首页后,点击【市民中心】。

点击【国务院服务】。

点击【国务院政务服务平台】。

进入主页后,滑动到页面的下方,找到并点击【添加证照】。

找到并点击【居民户口簿】。即可查询到自己的【电子户口簿】。

九、在网上怎么查户口?

如果你是指在INTERNET(也就是英特网,说白了就是你现在上的这个网)上查询户口信息是不可能的,目前我国还没有任何网站具有公布或者存储公民户籍信息的政府授权,估计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

目前查询户籍信息主要依靠公安部门,一是辖区派出所的户口底册,一是公安网的百城联网功能,还有就是治安和户籍部门专用的户籍网络,除此以外别无它法。

所以,针对你个人来说,只有依靠公安机关来查询你的具体户籍信息。

另外就是,你自己的户籍信息在你的户口簿里登记的很详细阿,你自己怎么会查不到呢?是丢失了吗?如果是,你可以到辖区派出所申请补办,需要带你的身份证和居住的居(村)委会的证明等,具体的你可以咨询辖区派出所户籍或辖区分局治安部门。

十、怎样在网上查户口?

     网上无法查询户口的。

     户口要到当地派出所户籍科进行查询。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结婚、离婚、收养、死亡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登记户口的册籍:古时也称户版、丁籍、黄籍、籍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