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高层次人才
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
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是指为了推动江苏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的针对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性规划。近年来,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江苏省高层次人才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文化艺术等领域具有独特才能和专业技术的人才,他们对江苏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吸引、培养、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展开,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资源支持,打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一、吸引高层次人才
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江苏省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首先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福利保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江苏省工作。其次是加强人才供需对接,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培养高层次人才
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推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升培养质量和水平。此外,还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通过建设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三、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
为了加快江苏省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国际化进程,规划中提出了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的措施。重点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科研团队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促进跨国企业在江苏省的发展,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同时,为国际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他们来江苏省工作和生活。
四、留住高层次人才
留住高层次人才是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建设,通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创新创业支持,激励高层次人才在江苏省长期发展。此外,还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五、推动人才发展和产业融合
为了促进人才发展和产业融合,规划中强调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人才储备库和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此外,还要加强中小微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总结
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对于推动江苏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吸引、培养、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推动人才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为江苏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规划中提出的具体举措和措施也为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相信在规划的指导下,江苏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将会不断壮大,为江苏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2021年江苏高层次人才认定?
2021年9月8日,省人社厅发布2021年度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结果。
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表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的考核认定,是位特别突出人员开辟的一条绿色通道,重点考察申报人员的品德和业绩能力,宁缺毋滥,不设通过率,不让连参加正常评审都不一定能通过的人投机取巧。
三、江苏事业单位招聘备注引进高层次人才什么意思?
当然有区别,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编制一般是储备编制,一种特殊的编制形式,而事业单位招考是给正规的事业编制,一生的饭碗
四、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的程序?
高层次人才招聘流程如下:
1、报名
报名采取网络报名、网上资格审查的方式进行。报名网站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2、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各县区人社局及市直各招聘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报名结束后应聘人员可以查询审核状况,但不能修改任何报名信息。
3、资格复审
资格复审工作由各县区人社局及市直各招聘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应聘人员未在规定时限内参加资格复审的,视为应聘人员自动放弃招聘资格。
4、面试和考察考核
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采取面试和考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2022绵阳高层次人才引进事业单位发展如何?
不太了解
这种事业单位引进要看具体单位呢
再一个还要看你的具体情况
六、2021江苏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
江苏出台“人才新政26”,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保障机制和加强党管人才等5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环境
七、江苏省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
一、 省级领军人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含副省级市)级以上优秀专家;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名中医称号获得者;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各个职称系列的正高和副高人员等等。
二、省级后备级人才
工艺美术大师;名中医、优秀中医;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等等。
八、事业单位直聘高层次人才的程序?
高层次人才引进流程如下:
1、报名
报名采取网络报名、网上资格审查的方式进行。报名网站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2、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各县区人社局及市直各招聘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报名结束后应聘人员可以查询审核状况,但不能修改任何报名信息。
3、资格复审
资格复审工作由各县区人社局及市直各招聘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应聘人员未在规定时限内参加资格复审的,视为应聘人员自动放弃招聘资格。
4、面试和考察考核
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采取面试和考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九、高层次人才标准?
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各地有差异,以南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为例:
南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2021年版)
根据南平市重点产业转型发展人才的需求,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编制《南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2021年版),分为D、E、F类人才。认定标准将根据当年度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和我市实际需要等适当调整。
一、市高层次人才应符合下列基本资格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 在南就业创业。
3. 须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外籍人才、海外人才为1年以上)、每年在南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聘用)合同。
4. 在年龄要求方面,对现有人才、柔性引进人才不作限定。对引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能力特别突出或我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人才,经认定单位研究并报市委人才办审定后,年龄上限可相应放宽。对台湾居民不作年龄限定。
5. 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研作风;有较强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个人(含曾创办企业)信用记录良好,未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
6. 目前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与本人专业专长密切相关。
二、D类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受聘我市事业单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全日制博士学位,近3年居民个人年度综合所得应缴税(含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项)每年不低于2.4万元。
2. 受聘我市企业单位,担任高管以上职务或中层以上技术岗位,近3年居民个人年度综合所得应缴税(含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项)每年不低于5.6万元。
3. 在我市企业就业创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全日制博士学位的台湾人才。
4. 担任近5年福建省50强企业高管(以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发布的福建企业百强名单为准)。
5. 受聘于企业、科研院所,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受聘于教育医疗卫生单位,除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外,还需获得“南平市名医”“南平市名师、名校长”称号。
6. 近3年获得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7. 近10年所承担科研项目曾获得以下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中国专利金奖第一完成人。
8. 南平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
9. 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境外著名大学(指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最新同时排名前200名的境外大学)全日制博士。
10. 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和全国医药类大学排名前50的全日制博士。
11.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相当于上述层次人才。
三、E类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受聘我市事业单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全日制硕士学位,近3年居民个人年度综合所得应缴税(含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项)每年不低于2万元;
2. 受聘我市企业单位,担任高管以上职务或中层以上技术岗位,近3年居民个人年度综合所得应缴税(含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项)每年不低于4万元;
3. 担任近5年福建省51-100强企业高管(以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发布的福建企业百强名单为准);
4. 南平市“创业之星”“创新之星”;
5. 南平市青年拔尖人才;
6. 近5年内获得省级资助优秀创业项目二等奖、市级一等奖;
7. 近3年获评的“南平市名师、名校长”、“南平市名医”;
8. 近3年获批的“南平市技能大师”、“南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9. 近10年所承担科研项目曾获得以下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完成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四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完成人、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完成人、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专利金奖第二完成人、中国专利银奖第一完成人、省级专利金奖第一完成人;
10. 全日制博士,或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境外著名大学(指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最新同时排名前200名的境外大学)全日制硕士;
11. 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和全国医药类大学排名前50的全日制硕士;
12.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相当于上述层次人才。
四、F类
F类评价认定条件由各县(市、区)负责制定,报市委人才办审定。
十、何谓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是指高层次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专家。其中“高层次留学人才”是指我国公派或自费出国留学,学成后在海外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金融、管理等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内所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拥有较好产业化开发前景的专利、发明或专有技术的人才。 目前,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教育部国际交流合作司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人事、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高层次人才的身份认定,并出具相关身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