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31
2024
0

年后离职,过年放假算工资吗?

一、年后离职,过年放假算工资吗?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看您与单位的劳动合同是如何签订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种形式。

如果是计时工资或者是计件工资,放假是没有工资的。

二、离职补偿算工资总额吗?

离职补偿算工资总额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

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是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因此,企业支付给离职人员的离职补偿金不可以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并且不得作为计算职工福利费等的基数。对此,稽查人员将离职补偿24200元作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处理。

三、员工离职工资怎么算?

我们公司是这样算的,比如你的月薪是X元,8月份的出勤天数是23天那么计算工资就是:X/23*3每个公司的算法有点差异。=================================我来修改一下吧。虽然这个是三年前的问题了。你们公司HR这种是反算法,即按缺勤天数来算工资。但无论正算法还是反算法,结果都应该是一样的。如果HR只算了1.X天工资的话,那是他不专业。先举个栗子。

某公司某月,按20天应出勤计算,请事假的按21.75天扣工资。员工A月薪6000,该月有事,全月请假。于是按该公司的算法,员工工资=6000-(6000/21.75*20)=482.76.意思是,员工请事假一天班都没上,公司仍需付482.76元工资给他。假定另一个月,应出勤天数为23天,员工A上班了一天,又有事请假22天,那么:员工工资=6000-(6000/21.75*22)= – 68.97.粗大事了!!员工上了一天班,不但没有工资,还要给公司68.97元!怎么搞?!

要弄清以上问题,就往下看。

一、20.83和21.75怎么来?

说到月工资的计算,必须先说“20.83”与“21.75”的由来。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一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规定:

月制度工作日=(365天-104天双休日-11天法定节假日)÷12个月=20.83天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个月=21.75天。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月平均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

“20.83”的用途?只是表明月平均工作时间是20.83天这一事实,无其他作用。

“21.75”的用途?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1.75”只是在计算日工资标准、小时工资标准时使用(计算加班工资的基础)。

二、正算与反算的合理性

实际工作中HR有依据出勤天数计算工资的“正算法”,与依据缺勤天数计算的“反算法”之争。但这都是建立在对21.75错误的理解上。

举个案例: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 × 出勤天数”

某员工月薪2175元,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即2175÷21.75=100元,这没错对吧?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则其月工资为2175÷21.75×22=2200元。该月请假一天,工资反而比月薪2175多了25元,这合理吗?

反算法:“工资=月薪一月薪÷21.75×缺勤天数”

有HR说,不能这么算,应当倒扣,不能正给,即当月可领工资为2175—2175÷21.75×1=2075元。好,那假设当月员工只出勤1天,缺勤22天,按反算法,则2175-2175÷21.75×22=-25元,可是员工月薪才2175元,等于白干了1天,还要倒贴25元。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又想改变主意,想正给了呢?那请问何时又正算法,何时又反算法呢?

上述案例中,用21.75折算出日工资,在存在缺勤状态下,不管正给还是倒扣,似乎都会得出一个看似不合理的答案,为什么呢?

核心问题在于,HR对 “21.75”没有正确理解,死搬硬套。每月平均计薪天数和实际计薪天数并不一致!基于付出的劳动时间与获得的工资数额一致的理论,每月工资本来不应当相同。但实践中用人单位的设定的月薪标准通常是固定的,即每月统一标准。

由于每月实际计薪天数并不一致,有些月份计薪天数可以达到23天,有些月份计薪天数可能只有20天,而人社部的21.75却是一个平均数的概念。这样具体到某一个月,月平均计薪天数和月实际计薪天数产生冲突,但月工资却执行的是统一标准,就出现了看似荒谬的结论。

三、正确的算法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同样举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 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正、反算法结果都为一致了。

目前企业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 “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正确的应该为 “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也有企业是使用 “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 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的企业。这种算法又会出现上述所说的正、反算法结果不一致,而且这种把休息日算成带薪工作日的方式也存在着争议,如果遇到有员工月初辞职的,企业是否会将剩下的带薪休息日天数算还给员工呢?

四、关于加班工资算法

加班工资的计算较为容易,(工作日超时加班不低于1.5倍、休息日加班不低于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不低于3倍)

算法:“加班工资=月薪÷21.75×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

举例: 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出勤满勤,5.1-5.3加班3天,5.1为法定节假日。那么其工资=月工资+加班工资,既 2175 +(2175÷21.75 × 1天 × 3倍)+(2175÷21.75 × 2天 × 2倍)。

四、离职当月的工资怎么算?

正常情况下应该按照21.75天/月 来计算你每天的工资,或者上班天数比较少的,可以按照实际上班天数 / 应上班天数来计算,直接按照30天来计算肯定不对,是违法的。

劳动者辞职最后1个月工资按实际出勤天数来计算。计算公式为:月工资÷21.75×出勤天数。用你的底薪除以21.75,乘以你正常出勤的天数。如果这你正常出勤的里面,超过8小时的话,加班时你小时的1.5倍计算。

五、离职最后一个月工资怎么算?

这要看公司的人事制度以及老板或者行政副总的性格所决定。

如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员工办理离职手续后,工资结算也会按照离开日期结算。也就是按员工本月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本月工资。如果公司的规定比较人性化,一般离职后,当月会按照全勤的月工资结算,也就是虽然没有工作完一个月,但也按照一个月工资结算。所谓好聚好散,也是对你为公司之前工作的一种感谢。

六、链家离职工资链家离职发工资怎么算?

当月薪资=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未支付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七、链家离职工资,链家离职发工资怎么算?

当月薪资=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

未支付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八、公司没有签合同离职工资怎么算

公司没有签合同离职工资怎么算

对于很多劳动者而言,与公司签订合同是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公司没有与员工签订合同的情况,这给员工的离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那么,如果公司没有签合同,员工离职时的工资应该如何计算呢?下面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雇佣双方之间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公司可能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合同,这并不意味着员工的权益不受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使合同未签订,双方仍然具有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员工仍然享有相应的权益,包括离职时的工资结算。

工资计算方式

对于公司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工资的计算方式主要依据以下几点进行:

  1. 口头协议: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公司和员工之间会有口头协议,约定了工资的数额和支付方式。如果此类协议存在,员工可以据此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公司支付应得的工资。
  2. 行业平均水平:如果没有口头协议或者无法提供证据,可以参考所在行业同等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可以大致判断自己的劳动所得。
  3. 劳动仲裁或诉讼:如果公司拒绝按照前两种方式进行工资结算,员工可以选择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劳动争议解决的过程中,法律机构会根据事实情况,合理判断员工的工资水平。

权益保护

在离职时,员工需要注意保护自身权益,确保能够获得应得的工资报酬。以下是一些建议:

  • 收集证据:在工作期间,尽可能保留与工资相关的证据,例如工资单、银行转账记录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在离职后证明自己的工资水平。
  • 与公司沟通:在离职前,与公司进行积极的沟通,尽量达成工资结算的一致意见。如果可能,可以要求公司出具相关证明文件,确保工资结算的透明和公正。
  •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遇到工资计算方面的困扰,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例如劳动仲裁机构、律师等。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为你提供合理的建议。
  • 维护自身权益:如果公司拒绝支付应得的工资,员工有权利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

总结

尽管公司没有签订合同,员工离职时的工资计算可能会稍显复杂,但并不意味着员工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根据法律规定,员工仍然享有合法权益,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工资计算。在离职前,员工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与公司进行沟通,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确保自己能够获得应得的工资报酬。

九、离职最后一天怎么道别?

成年人的世界里,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道别的吧,因为如果一道别的话,就感觉特别的伤感。

然后的话如果你在这个单位比较短的话,时间哦一般情况下别人也不会对你有什么想法与看法的,你走就走了,然后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在相遇,分离,分离又相遇。

十、离职当月的节假日算工资吗?

劳务合同比如按实际出勤约定每日薪资,不算法定假期;正式合同按月计薪,应发放十一法定节假日的薪酬(带薪3天),以及9月29&9月30两天调休的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