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
21
2025
0

内部控制和内部财务控制有什么区别?

一、内部控制和内部财务控制有什么区别?

很简单,看名字就可为知道区别了,内部控制这里的内部,不仅仅包括财务方面还包括生产经营等多方面。而财务控制,这强调是在财务方面的控制。搞懂这个区别,再去逐条鉴别就不难了。

二、会计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之间的区别?

哈哈!会计内部控制,还真不是正规的说法,是将会计控制的概念给扩大了一点点。

这是在“内部控制框架”未引进我国之前,有人将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整合而弄出的四不像。

现在已经有了内部控制框架,那一套概念就不要说了。

你就将会计内部控制,当成会计控制扩大就行了,简单理解就是从财务的角度来规则内部管理,与现有的内部控制框架完全不一样了。

现有的内控框架,有自己的目标,要素,和完善的体系。只参照这个就行。

国际上的内控框架有好几种,但没有一项是会计内部控制模型。

关注(内审师修行与实战),实战型内控技巧分享,内审经验分享,纯原创公众号,共同进步哈!

三、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指财务内部控制吗?

内控制度是以防范财务风险的制度,涵盖的面很广泛:如报销权限、合同审批、请款权限、预算、现金管理、发票开据、付款条件、票据管理等等。

四、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包含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估价、控制活动、信息交流、监督。

五、内部控制部门与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的区别?

内部控制部门:就是内部控制的专职机构,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 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指的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部门。 它们是被评价与评价的关系。

六、内部控制的书籍?

1.《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美国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

2.《coso内部控制实施指南》(2013);

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4.小红本及cia考试用书;

5.索耶内部审计。

七、内部控制重点内容包括哪些内部控制?

(一)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八、内部控制和内部牵制的区别?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内部牵制:是指在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九、内部控制对内部审计的意义?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针对企业内部审计来说,其从属于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看做其他控制活动的二次管理和控制。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独立的控制方法和模式,可以实现对别的控制和管理要素的深入控制。

二、内部审计又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同时,内部控制也是内部审计人员用于确定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与信赖,加速了现代审计方法的变革,缩小了审计范围,节约了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完善了审计的职能。

三、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决定经营风险的大小,同时,还可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减少财务报层次以及各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十、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一)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之前

  起步阶段——行为人层面的控制(点)

  目的:查错防弊(上下牵制、左右制约)

  手段:职务分离、账目核对

  控制对象:钱、账、物等会计事项

  【意大利】复式记账法13世纪起源

  【基本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要比单独一个人或部门犯错误的机会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进化阶段(概念的形成、解释、修改)

  ——组织层面的控制(面)

  内部控制开始区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方面,主要通过形成和推行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程序)来实施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

  1958年,《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SAP29)

  ——区分两方面控制

  1963年,《第33号审计程序公告》(SAP33)

  ——注册会计师主要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检查

  1972年,《第54号审计程序公告》(SAP54)

  ——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开始)

  提高阶段——企业层面的控制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o.55)》,重点表现在:

  一、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

  二、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四)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演进阶段——基于企业风险控制

  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IC)

  【三项目标】:取得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COSO内部控制系统

  一、强调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调信息与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

  三、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监控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五)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提升阶段——基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2004年,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

  【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风险管理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企业的层级】包括主体层次、各分部、各业务单元及下属各子公司。

  COSO内部控制系统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ERM整合框架具有下列6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内部控制涵盖在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之中,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拓展了所需实现目标的内容。

  首先,增加了战略目标。

  其次,将财务报告扩展为企业编制的所有报告。

  最后,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

  (3)引入风险组合观,从企业角度和业务单元两个角度以“组合”的方式考虑复合风险。

  (4)更加强调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5)扩展了控制环境的内涵,强调风险管理概念和董事会的独立性。

  (6)扩展了信息与沟通要素,企业不仅要关注历史信息,还要关注现在和未来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事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