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
14
2024
0

天津的事业单位考试会计专业考试考啥呢?考基础会计呢还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呢?

一、天津的事业单位考试会计专业考试考啥呢?考基础会计呢还是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呢?

一般会计考的专业就是会计基础知识 不难的可以把自己的时间调整好。每天都要复习不要间断。事业单位考试的有的地方考的是公共基础和专业知识。有的考的是职业能力测试和综合应用。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才行。 其实这个嘛建议知识点要全面梳理一遍(不建议跟着教材看因为抓不住重点),最好结合视频教程来看知识解题思路,某宝就有 掂名: 青行灯之家,总结结题技巧自己看教材抓不住重点。结合讲义,真题,另外就是题型类别的解题技巧,还真需要多总结,另外一个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加上解题速度的训练,复习效果绝对事半功倍的。事业单位考试主要考的 职业能力测试和综合应用的积累,至于行测就是需要多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但大多还是逻辑计算与分析能力的考核 。需要大量做题才行。综合应用的写作需要多看多写多扩展思维,因为各种类型的文章不一样。。如果是只考公共基础知识,那就更简单了。视频梳理后直接去背,然后再刷题。我就是这么干的 哈哈, 报班的话成本太大,不大推荐,除非有经济能力的。。 前期视频系统梳理知识点,后面题海实战真题模拟的卷子全上,多做题总结,背记知识点,刚考上上岗6个月左右,心情好多说两句哈哈(去年考不上父母天天没面子说我,郁闷压力真的好大,还好守得云开见月明。。 多努力 一下并不是很难..加油吧.........

二、会计考试中政府与事业单位和成本会计哪个好考呢?

1,初级职称和注册会计师考试肯定要涉及到成本会计学科的。

2,但是在现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成本会计没有出现在会计学科中,是放在财务成本管理中考查的。考试时候分数比重为20-30分。可以放弃,因为这部分相对简单而又杂乱,考试时候凭着印象可以得分。我11年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就这样做的,很幸运过了。因为财务成本管理相对考试范围较小,把前面章节掌握好,是肯定可以得分的。

3,中财、高财是注册会计师会计科目的组成部分,建议一定好好学,尤其是高财中关于合并部分,在12年注会会计教材的500页内,有100页是在完全讲这个。

4,经济法和税法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有对应科目,都是占到100分的。而在初级职称的经济法基础教材里,包括了经济法和税法的大方面东西。而且税法居多。

三、如何理解政府会计?

政府会计包括三部分:概括起来可称为"一项制度,两个体系"即: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政府会计有三个特征:一是政府单位执行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就是说,无论是政府的行政部门、非行政部门或是其构成实体等,执行的准则和制度是统一的,不是分类的(比如,我国预算会计就是分类的,包括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基本建设会计等)。另外,所有政府单位使用的政府性资金和管理的政府性资产,所有的政府活动形成的财政资源和财政责任,都要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二是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全面、系统地反映财政预算执行和政府单位的财务活动及财务状况,综合披露政府及政府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信息。三是提供科学有效的政府会计信息。政府会计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政府的种类经济活动状况,这些科学有效的信息有利于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强化政府的会计责任,有利于政府自身的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推进宏观经济管理。

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不同?

特点:1 出资者提供的资金不具有营利性和增值性,但具有限制性

2 有关财政资金的收支项目要适应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

3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不进行盈亏核算,着重核算有关资金的收支结余

4 政府会计原则上实行收付实现制,非营利组织会计原则上实行权责发生制

五、政府会计科目300103与3501的区别?

政府会计科目300103和3501不同。

政府会计是财会学科的重要分支,针对不同的政府部门,设计的会计科目有所不同。

300103、3501两个科目虽然都是政府会计科目,但差异还是很大的。

延伸内容:政府会计科目300103和3501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 用途不同:300103主要针对金融机构类型的事业单位,而3501主要针对一般性事业单位,用途有所不同。

2. 分类不同:300103属于货币资金类科目,而3501属于收入类科目。

3. 列示内容不同:300103列示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而3501列示的是各项收入的来源。

4. 记账方法不同:300103采用“资金收支表”记账法,而3501采用“收入统计表”记账法。

因此,尽管两个科目都属于政府会计科目,但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用途、分类、列示内容和记账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有较大的差异。

六、如何理解政府会计,政府会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一)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实行“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双功能”,指政府会计应当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预算会计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三个要素,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预算收入和全部预算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财务会计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要素,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

  “双基础”,指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双报告”,指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下,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是“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下,政府单位应当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平行记账。平行记账的基本规则是“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二)政府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

  政府会计要素包括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1.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1)预算收入。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2)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预算支出一般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

  (3)预算结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以及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

  预算结余包括结余资金和结转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一)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实行“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双功能”,指政府会计应当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预算会计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三个要素,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预算收入和全部预算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财务会计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要素,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

  “双基础”,指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双报告”,指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下,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是“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下,政府单位应当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平行记账。平行记账的基本规则是“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二)政府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

  政府会计要素包括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1.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1)预算收入。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预算收入一般在实际收到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2)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预算支出一般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以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

  (3)预算结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以及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

  预算结余包括结余资金和结转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终了,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支出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因故未执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七、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技巧

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技巧

概述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需要通过沟通来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同样如此,但由于其特殊性质和复杂性,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沟通技巧。

重要性

政府事业单位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决策和政策往往直接影响到公众的福利和利益。因此,与政府事业单位的沟通不仅仅是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一种影响和推动变革的手段。通过合理的沟通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机构的意图和目标,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政府事业单位沟通技巧

以下是一些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时可以使用的技巧:

1. 理解政府机构的背景和职责

在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之前,首先要了解该机构的背景和职责。这包括其官方网站、相关新闻和政策文件。通过获取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机构的目标和事务,从而更有效地与其沟通。

2. 提前准备问题和建议

在与政府事业单位进行沟通之前,我们应该提前准备好自己的问题和建议。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具体化,从而更容易引起政府机构的重视和回应。

3. 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

政府事业单位通常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文件,因此在与其沟通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含糊不清的术语,以免产生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困扰。

4. 建立良好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与政府事业单位的沟通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时间和工作,理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约束,并争取与他们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关系。

5. 尊重政府机构的程序和决策

政府机构通常有一套明确的程序和决策规定。在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时,我们应该尊重这些程序和决策,并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要求。如果我们对某个决策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表达意见,而不是采取非理性或极端的行为。

6. 寻求合作与共识

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应该是建立合作和寻求共识。我们应该以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为导向,并积极寻求与政府机构共同努力的机会。

7. 高效利用沟通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沟通工具可用于与政府事业单位进行交流。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地利用这些工具,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在线会议等,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8. 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时,我们应该尽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这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为其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9. 随时跟进和回馈

在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后,我们应该及时跟进并提供必要的回馈。这可以展示我们的诚意和重视,并帮助建立长期合作的基础。

结论

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是一项需要特定技巧和策略的任务。通过理解政府机构的背景和职责,提前准备问题和建议,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程序和决策,寻求合作与共识,高效利用沟通工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以及随时跟进和回馈,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与政府事业单位沟通,促进合作和推动变革。

八、求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分录题?

(1)某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到捐赠款20万元,其中5万元为限定用途的捐赠,捐赠款已经到账。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150000

限定性收入 50000

(2)某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到捐赠的一批计算机,发票表明其价值为5万元,限制专门用于指定用途。

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50000

(3)某民间非营利组织的限定性捐赠收入中,有6万元限定条件已经解除,转为非限定性收入。

借: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60000

贷:捐赠收入-非限定性收入60000

(4)某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到政府提供的补助款5万元,款项已经到账。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政府补助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50000

(5)某民间非营利组织根据章程规定,向会员收取会费。到截止日,已经收到会费6万元,存入银行。经查明,会员欠交会费2万元。

借:银行存款 60000

应收账款 20000

贷:会费收入-非限定性收入80000

九、政府会计主体包括哪些?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体有两个: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为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行使监督权,对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二、审计、税务、人民银行、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也可以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十、政府与非营利会计要素包括哪些?与企业会计要素相比,有何不同?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收入、净资产和支出。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在内容上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