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
24
2024
0

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

一、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

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是公共财政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合理利用财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的编制与执行涉及到一系列的规范和程序,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以及财务信息的透明和科学性。

1. 事业单位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为实现其业务目标和任务,全面安排和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的计划和方案。事业单位预算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 指导管理:事业单位预算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进行指导,明确经费的来源、去向,合理进行资金分配和使用。
  • 控制风险:事业单位预算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控制财务风险,避免出现过度支出或资金短缺的情况。
  • 落实目标:事业单位预算可以将业务目标转化为财务目标,确保财务资源按照计划有序地运作,实现预定目标。
  • 提升透明度: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和公开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对外界的信任和监督。

2. 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和审核

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和审核是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法性的重要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1. 明确编制原则: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明确编制预算的原则,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 收集相关数据:事业单位需要收集和整理与预算编制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历史预算执行情况、项目需求、收入预测等。
  3. 编制预算草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草案,明确收支情况、项目分配等。
  4. 内部审定:预算草案经过事业单位内部审核,由财务部门、领导等进行审定,确保预算的可行性和合规性。
  5. 报送审批:事业单位将审定后的预算草案报送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经过审批后方可正式执行。
  6. 公开公示:事业单位应当将预算信息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预算的公开透明。

3. 事业单位决算的内容和程序

事业单位决算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进行的财务核算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收入决算:对事业单位的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和核算,包括各项收入来源和金额。
  • 支出决算:对事业单位的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和核算,包括各项支出项目和金额。
  • 经营成果决算: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进行统计和核算,包括经济效益、财务状况等。
  • 财务报表:根据决算结果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 决算报告:根据决算结果编制决算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事业单位决算的程序如下:

  1. 数据准备:事业单位准备决算所需的各项数据和凭证。
  2. 核算: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对收入、支出进行核算,编制决算表。
  3. 报表编制:根据核算结果编制财务报表和相关附表。
  4. 决算报告:编制决算报告,对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5. 内部审核:决算报告经过内部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6. 报送主管部门:决算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接受审阅和备案。
  7. 公示公开:事业单位应当将决算信息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 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的编制和执行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资源合理配置:预算和决算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财政资源,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 提高监督和透明度:预算和决算的公开可以增加社会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监督,提高透明度。
  • 确保财务健康:通过预算和决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防止资金浪费、财务风险等问题的发生,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健康。
  • 合规管理风险:预算和决算的编制和审核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确保合规管理。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是确保财政资源合理利用和财务管理健康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应当重视预算和决算的编制和执行,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使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

会计基础可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算和决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三、事业单位预算含义?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在特定时间内,根据其工作任务和财务实际情况,预先计划和安排的经费支出的总体规划。具体来说:1. 事业单位预算的是:事业单位预算是为了合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单位的财务资源而制定的经费支出计划。2. 事业单位需要预算主要是为了保障单位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确保单位的财务资源得到合理安排和使用。预算可以帮助单位合理安排收入、支出、投资等方面的资源,涉及人员、物资、设备等的配置和调配,确保单位的经济运作与目标的协调一致。3. 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过程通常包括预算调研与编制、预算审核与批准、预算执行与控制等环节。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单位的经济发展需求、经济状况、预期目标以及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算执行中,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预算的执行情况符合策划和要求,及时调整和控制预算支出,以实现单位整体财务运作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事业单位决算流程?

一、决算前的准备。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编审班子的统一安排下,应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

二、编制决算草案。在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决算报表。

三、编写决算说明书。各单位各部门要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格式,认真、详细编写决算说明书

四、决算的批复。财政部门收到单位的决算草案(决算报表及决算说明书)后,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认真审核,然后批复给各部门各单位。

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内容?

(一)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各业务科室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或追加预算时,应同时编制预算绩效计划,报送绩效目标。办公室对提交的绩效目标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退回申请用款部门重新调整绩效目标;符合要求的,由办公室提交市财政部门申报。

  (二)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控。对上年度开展的重点项目评价工作进行绩效跟踪。

  (三)绩效评价管理。预算执行中期或结束后,要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重点评价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用款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评,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

  (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管理。根据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办公室应及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用款部门应及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管理措施;办公室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为领导决策和行政问责提供参考依据。

六、事业单位预算目标是什么?

事业单位预算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事业单位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二是事业单位可能年度收入,积极组织收入。

三是预算编制原则“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等,反对不确实际的预算编制。

四是年终结束,总结考核,发放有关费I用等等,提出下一步打算。

七、如何做事业单位预算?

依据《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相关要求,事业单位根据年度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以及预算编制的规定,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

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八、事业单位预算由什么组成?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

九、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征?

1.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2.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3.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事业单位预算编报和审批程序一般也应采用“二上、二下”方法确定。

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流程?

1、由部门(或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布置,根据本地区财力状况、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本部门的工作需要,按照人员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采取规定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上)

2、由财政部门对部门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一下)

3、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门;(二上)

4、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下达部门预算。(二下)